为进一步提升浦京集团专业建设水平和科学研究实力,扎实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5月20日下午,以“求真、求新、求深—博士成长经验分享”为主题的沙龙在学校图书馆一楼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各二级学院(部)院长(部长)、40余名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人事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殷锋社主持。
活动伊始,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殷锋社从活动内容、形式、意义及学校目前博士队伍建设结构几方面做了介绍。指出本次活动以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横(纵)向课题研究、高水平项目申报等为主题。旨在通过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浦京集团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方面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助力教师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助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更好地发展。
浦京集团“求真、求新、求深—博士成长经验分享”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杨谦就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引育人才的举措、教师团队的建设三方面做了介绍。并表示学院将不断提升博士科研实力,解决科研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等制约博士发展相关问题,帮助规划职业发展,快速完成教师角色转换、建设良好科研环境、打造博士教师职业能力培育体系,激励博士快速突破职业发展瓶颈,提高高职院校的职业吸引力。构建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创新团队,完善学术梯队结构,落实科研创新任务,建立科研反哺教学机制,促进科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全员参与科研纵横向服务,构建实施“工程师+项目”新型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杨谦经验分享
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胡平博士从自己入职以来的工作经历谈起,提出“五方联动、四个融合、三链协同”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主要解释了“四个融合”是什么及如何将“四个融合”落实、落细。“教创融合、学创融合、研创融合、产创融合”要以“‘三教’改革“与课堂改革为使命,挖掘优秀学生,激发学生潜力,不断凝练以优秀学生为主体的“互联网+”和挑战杯大赛团队,以产业需求与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西部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胡平经验分享
机械工程学院陈朋威以“项目申报的一点体会”为主题,就项目背景、国内外研究情况、项目介绍及前期研制基础、研制计划及经费预算、预期成果、商业模式、社会效益、项目团队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入职以来申报及主持的项目。在最后,他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一个科研项目的周期1-3年,3到5个项目即需10年光阴,项目的科研历程就是以青春、智慧铸剑。能否10年磨一剑?铸什么样的剑?用剑做什么?如何用好剑?都是大家应该深思的问题,只有做好科研规划,才能进一步推动科研可持续发展。
机械工程学院陈朋威经验分享
土木工程学院王强博士用“内修外练”四个字阐释了科研人应有的素养与能力,提出以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重点的“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的双高建设任务。就自己对《新职教法》的解读及入职以来主持的科研项目所给予的现代职教科研实践与启示进行分享。“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摒弃外界对高职院校科研弱的传统认知,肯定自我、不妄自菲薄、内修外练;与企业开展合作课题时,以专业技术实力制胜;灵活面对困难,在挫折中奋起。
土木工程学院王强博士经验分享
材料工程学院徐广胜博士在经验分享中以做好“五好”老师为论点,就如何做、从哪里做、做什么一一作了解答。一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依托陕工院大平台,组建“校内外联结”“中青教师结合”“师生联合”多元化、立体化的科研团队;二是对接产业需求,探索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做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以“理论研究”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三是在探索中挖掘理论,将新的研究理论融入课堂、融进教材,做以350vip浦京集团为例的理论性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材料工程学院徐广胜博士经验分享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殷锋社在总结发言表示,学校非常重视学校博士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将在拓宽项目申请路径、优化引育模式、科研经费投入等几方面继续努力,为学校人才培养与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同时,提出以下几点期望,第一,要有胸怀、有抱负、有志向,静下心、沉住气,把科研做大、做强、做精。第二,各位博士一定要相互交流,做到专业融合、中青结合,选对人、建团队,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成长、成才。第三,要做“教学科研型”人才,学校即“教书育人“之地,脱离教学搞科研是不实际的,作为学院博士,要从教学中挖掘问题,在问题探索中做研究,以研究实际教育启发学生,反哺教学,让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真正融合落地。
下一步教发中心将举办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博士沙龙活动,增加信息“传输口”,扩大校内“朋友圈”,构建起集学术、思想、信息、合作为一体的精神家园。